王定钊(湖北):古民居守护之路|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接下来“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人物简介:
王定钊,1984年生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政协通山县第九、第十届委员。现任南昌鹏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省湖北商会副会长。
事迹概述:
1)从2005年开始,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才致力于家乡江源古民居保护与发展。劝阻制止多起村民毁坏古民居的行为,提升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大量拍摄、收集、整理、编写关于江源古民居的资料,通过传媒手段宣传江源古民居的重大价值和独特魅力,极大提高了江源古民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带头捐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古民居、文物遗产保护工作,发起成立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理事会参与村庄日常事务,并引导村民进行村庄自我管理。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卫生保护与整治工作;带领村民到模范文物保护单位和建设成功的美丽乡村参观考察,开拓眼界思路;编纂《江源村志》,发起群众力量,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和古旧物件等。
3)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级文保部门反映问题,汇报情况,寻求帮助,申报文保,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申请到各项维修保护专项经费,2014年王氏老屋被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的通山县洪港镇,有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江源村,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古民居古建筑共十余栋,计一万余平方米。其中,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的老宗屋群落(又称老堂屋群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通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迪德堂(王氏老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民居青砖黛瓦,古朴典雅,巷道青石铺垫,房前屋后古树参天,古街、古井、古桥、古庙、古河道错落其间,一派古香古色的景致,是目前罕见的记录祖辈生活的活态博物馆,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与文化遗产。但是多年以前村民们并不知晓这些,文物保护意识还很淡薄。又正值农村建设大浪潮,不少古民居遭拆除,腾出宅基地建新房。有的古民居直接被遗弃,无人管理修缮,日渐破败衰颓,直至完全毁坏消失。
十多年奔走,守护古民居,留住乡愁
1、劝说村民,挽救古民居
很早就认识到古民居历史文化价值的乡贤王定钊,总是耐心地劝说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制止毁坏古民居的行为,为挽救保护古民居不遗余力,甚至将自家新建的房屋拿去置换要被户主拆掉建新房的一栋清代二进式古宅。受他的精神和毅力的感染,村民们渐渐认识到保护古民居的重要意义,拆毁破坏古民居的事件少了,加入保护古民居行列的村民多了。
2、网络宣传,扩大知名度
大量拍摄、收集、整理、编写关于江源古民居的资料,通过网络宣传江源古民居的重大价值和独特魅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极大地提高了江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前来江源调查研究,全国各地的大批摄影爱好者和驴友来江源采风摄影观光游览,人民网、新华网、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澎湃新闻、咸宁日报、腾讯、新浪、搜狐、凤凰网等各大媒体也开始竞相宣传报道江源古民居。
3、寻求政府部门支持
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级文保部门反映问题,汇报情况,寻求帮助,申报文保,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4年6月,王氏老屋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省文化厅雷文洁厅长批复了20万元的专项维修经费。2015年7月,省文物局黎朝斌局长带领专家来江源调研,发现老宗屋群落始建于明代,当即指示将江源民居群作为通山县重点,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江源古村落作为全省试点打造。湖北省政协、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咸宁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文物管理局及相关部门领导也多次到江源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全力帮助扶持江源古民居保护工作。
2017.10.3考察王明璠府第
带领群众保护古民居
1、提升群众保护意识
在王定钊的影响下,江源村民对古民居保护意义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江源村再也没有发生过拆旧建新的事件了,古民居核心保护区再也没有新建房屋了。2016年,全村38户扶贫建房,村民都自愿选择一处偏僻之地建房。对于尚在论证起草阶段的《江源村保护发展规划意见》,村民们都持肯定意见并大力支持。
2、发动和组织群众
江源村民意识到保护古民居的重大意义后,在王定钊的发动和组织下,从点滴做起,志愿开展义务劳动,整治村庄周边环境,保护河流水源,大力植树绿化,每年大年三十,组织在外工作、打工的村民,进行全村卫生大扫除,由此转变了老一辈村民随地乱扔乱倒垃圾的观念和行为,成效显著。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江源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全员参与,群众自觉
在古民居保护行动中,远在全国各地经商、打工或公务事业人员均按时返乡齐聚,全员参与,步调一致,群策群力,自觉凝聚成集体,共同为保护古民居贡献力量。
4、社会效应,组织县级协会
近年来,受王定钊事迹影响,在江源群众保护古民居的积极带动下,掀起了全县民间积极参与古民居、文物保护热潮。2018年5月,他又发起成立了“通山县传统村落保护协会”,旨在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激起基层群众意识,积极参与全县古民居、文化遗产保护。
江源水口
创建理事会,探索出民众参与的古民居保护之路
1、理事会成立
经过前期筹备和酝酿,2015年8月30日,在王定钊的大力提议和县文物局的支持推动下,“通山县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正式成立,王定钊担任常务副会长,理事会的成立,正式启动了古民居的防雨抢修、卫生清扫、生态治理和宣传推广等工作,古民居保护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常态化的健康道路。
2、理事会工作模式
理事会设名誉会长3名、会长1名、常务副会长1名、副会长若干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3名、常务理事4名、理事若干。业务上接受通山县文物局领导监管,聘文物局干部和高校专家担任顾问。会长主要负责当地群众工作以及政府部门对接工作。常务副会长主持日常运作、外联、宣传,秘书长主责社会事务、财务开支、材料编撰。下设的财务小组负责收缴会费,管理日常支付,建立财务开支专账。安全环保组负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乡规民约、森林禁伐、封山育林、村内绿化等环境治理工作。文化宣传小组负责搜集、挖掘、整理文史资料,搜集文物展品,编撰报告文书。文物修缮小组负责在文物局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性古建筑维护,协助文物部门做好重点维修工作。理事会每年年底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并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公布一年来工作情况,布置下年度工作目标,缴纳新年会费。如遇特殊情况,可召开临时性工作会议。
3、理事会工作成效
(1)古民居与文物保护修缮
在古民居与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协助通山县文物管理局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氏老屋一期抢修工程,累计为王氏老屋争取到国家专项维修资金300余万元。理事会自筹经费累计30余万元,在通山县文物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明代建筑老宗屋的防雨检修、建筑加固工程。在理事会的动员下,村民自愿将自家老宅清空交由理事会统一管理,将散落在外和自家珍藏的古董文物如古匾、石磨、旧鼓、老家具、老陶罐等交给理事会统一保存。
(2)村庄内部建设治理
在村庄内部建设治理方面,启动了江源村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推动江源古村项目活化,同时注重法制化常态化建设工作。理事会通过以广播,张贴文书,上门宣讲,树立户外横幅、字牌等多种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古民居保护利用意义。在江源河道设立禁渔标志牌13块,沿河栽植景观树200棵,并指定专人负责。争取及自购垃圾车1辆,垃圾桶130只,聘请卫生员,实行垃圾入桶,垃圾集中转运填埋。
(3)合作学习和取经借力
为了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保护管理工作实践,使理事会工作不走错路,不走弯路,理事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团队为江源古民居保护、村庄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2017年10月,理事会组织村民代表70余人组成考察团赴通山县西坑村、吴田村王明璠府第、宝石村三地参观考察,开拓眼界、开拓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江源古民居下一步的保护管理做好功课。
(4)对外宣传推介
在对外宣传推介方面,成功将村落及古民居纳入全省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地,入选十三五规划全省文物保护重点对象(全省唯一汉族村)。自费申报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前已入选“湖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特色文化村”创建单位、“湖北省生态村”、《湖北名村》名录、“中华乡土文化保护地”。多次邀请中国古村之友、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等团体入村实地调研讨论,借助媒体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江源历史,注重凝集人心的方式。
(5)文化抢救与挖掘
在理事会的推动下,《江源村志》编纂工作已启动,以村志项目为载体,对濒临失传的珍贵历史文化进行抢救。现阶段,理事会正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和古旧物件,准备在王氏老屋打造“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和“村史馆”。
2017年10月,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同志在会中高度评价江源古民居理事会的积极做法,并倡导全省向江源村学习。
2016年1月23日 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民居焕发新的生机
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存在着高投入、低经济效益的瓶颈,实现古民居保护的可持续,需要走产业化道路,需要让古民居与村民的生活高度有机融合起来,也就是让古民居活化起来。为此,以王定钊为领头羊的江源人,正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和古旧物件,准备在王氏老屋打造“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村史馆”,正在创建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板凳龙”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独特而珍贵的社会价值,积极发展以江源民居群为核心的古民居特色生态旅游。因地制宜的发展有当地特色的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走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和营销路径。鉴于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工作,村中留守的以老年人为主,老宗屋已全部空置,为了合理利用,在老宗屋创建了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的文娱生活与古民居保护融为一体,古民居不再是静置的展品,而是成为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氏老屋
募捐筹措资金、物资,真金白银投入保护
古民居保护实践中,王定钊多次慷慨解囊,在当初王氏老屋倾颓破败濒于消亡而文保部门经费紧缺的严峻形势下,他自费万余元,购买照相设备和古建筑书籍、地方史志、收集家谱,采访当地老人,编写材料,向各大网站论坛发帖,通过互联网对外宣传,向社会各界发出保护古民居的最强音,终于将各界的目光引向了江源古民居这块文化瑰宝上,使古民居保护工作走上正轨,十多年来,累计申请到各项维修保护专项经费300余万元。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村中人士也纷纷捐款捐物,理事会成立以来累计收到捐款30余万元,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宗谱、匾额、石雕、石磨、桌椅等物品。
通山县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成立伊始,他带头捐资1万元,之后更是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理事会日常工作当中,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查阅资料,有时一天要打几个小时的电话,联系媒体和各界人士。十多年来,为了保护家乡的古民居,他每年往返南昌、通山、江源和武汉十几次,还经常赴北京、上海等地联系有关部门,参加相关活动,所有旅差、应酬等项费用都自己承担,累计达20多万元。如委托高校所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因理事会经费不足,他便自己垫资支付,确保了项目申报工作如期完成。因为精力的分散,公司代理的最重要的一个品牌,业绩不好,差一点被收回代理权。为了保护家乡的古民居,他多次主动放弃了签合同、谈生意的机会,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之多,因时间精力的分散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无形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
湖北经视记者采访时问他:“你为了家乡公众利益付出了这么多,你不后悔吗?”他坚定地说:“不后悔,我才30出头,再过10年也就40多一点,赚钱的机会多的是,可古民居拆了就没了,古民居等不起啊”。
推荐阅读
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向宏彩(湖北):勿忘初心,打开乡村孩子的阅读之窗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